《唐山大地震》的宣传一开始走的是“高科技”路线,关于地震、关于IM A X,这个几乎花光了所有预算的大场面,吊足了观众的胃口,并被不少人寄希望于中国式的灾难大片。但在影片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宣传期,这些技术话题就被尘封了,转而取代的形容关键词就是亲情的“催泪”。在几大城市首映仪式中,主办方还窝心地在每个座椅上派送毛巾、纸巾之类的拭泪工具。“你哭了没?”成了大家看完电影后议论的第一个问题。
记者通过相关途径了解到,对于大地震的票房,除去京沪穗深四个票仓外的二三线城市可谓功不可没。之前,全国影院周报表的前三十名基本上全是身处四大城市的影院。据7月26日-8月1日的简报上显示,在入场人次排名中,原本都无缘三十的重庆、天津、宁波等影院上扬猛烈,纷纷挤进榜单。重庆的U M E,天津万达分别凭借五万、四万余人成为了人次排行中的冠亚军。而作为唐山大地震的“始源地”河北省,对于票房的贡献也相当惊人。河北省统计的19家影院5天票房收入270万元,创下票房收入最高纪录,并远远超过全国平均票房比例。
除去温情,大地震还打着“首部非好莱坞的IM A X电影”称号。但对于这个噱头,看惯了好莱坞大制作的香港民众并不显得受落。对于大地震和IM A X的结合,朱任之表示得不以为然,“对方答应给我们一张幕,我们就上咯。但香港只有两块IM A X银幕,有很多好莱坞电影排队等着,《唐山大地震》目前已经下画了。”朱任之表示,有不少看了IM A X版本大地震的观众表示,只有几分钟的地震镜头,实在是浪费了资源。
单从一个商业项目的市场收益角度来看,《唐山大地震》的结果完满成功。这样的成功非常典范,值得学习借鉴,问题是,学习借鉴什么呢?再拍一部地震题材电影?再拍一部催泪弹电影?还是再拍一部IM A X电影?表面化的追捧、理解成功,进而模仿操作,未必能让更多的后来者成功。看看现在大量被复制的现代都市爱情片和古装喜剧,真不希望未来一两年的内地银幕上,都是让人哭哭啼啼的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