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15|回复: 0

谭飞:《唐山大地震》冯小刚徐帆联手催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26 02:05: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曾在《解放军文艺》上看过钱钢的《唐山大地震十周年祭》,为里面一段描述震撼,一对只有五、六岁的孤儿姐弟,在地震废墟旁像小狗一样看护着家里所有剩余财产,为怕人趁乱摸鱼,哥哥脖子上挂着缝纫机,妹妹紧紧攥着菜板,他们脸上已经没有眼泪,神色木然。每次我脑海里闪过这段,都不由自主产生极大悲情。地震是摧毁一切的,它不仅击垮建筑,埋葬生命,也扫荡了家庭这个最基本血亲建制,让父母、孩子被迫瞬间经历人世生离死别,甚至还有,无法面对但必须面对的选择。



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一开端影像化了钱钢的那个纪实文本,一大群蜻蜓飞过,蓝光压城,23秒地震画面重现,逼真地展现建筑物坍塌、人奔逃、遭重压、身体与生命尖叫呼啸全过程。在断壁残垣下,无数双大手、小手扑满灰尘,绝望紧握。亲人寻找亲人,父母寻找孩子,生命寻找奇迹。在纺织女工李元妮家废墟下,一块重重石板两头压住了方登方达这对龙凤胎姐弟,已失去丈夫方大强的李元妮,在“只能保一个”的万难抉择下,最终,救下儿子。



但姐姐方登没死,她被一对赴唐山救灾的解放军夫妇收养。方登从此永远都忘不了那个梦魇,忘不了生身母亲对自己的放弃——《唐山大地震》起初的23秒,其实是为后来32年作的残酷铺垫,由自然地震衍生的亲情余震,一震三十二年。地震让幸存者身体和心灵受伤,身体的伤看得见,心灵的伤则积郁暗藏。母亲李元妮那句“没了,说没了就没了”,折射母亲面对地震带给家庭巨大变故的伤痛。她拒绝他人示爱,拒绝儿子搬家的要求,守在那片小小的空间,只为守住对丈夫和女儿的怀念。女儿方登大学期间怀上孩子,并坚持要退学,面对错愕男友,她说:“我一定要生下她,你没经过地震,不知道。”方登对新生命的过分看重,表面看带着些许神经质的不可理喻,实则凸现了她年幼时期阴影留下的创伤。方登,比任何同龄女孩都更能感知生命的可贵和脆弱,因此,她把生孩子看得神圣无比,生育抚育过程,甚至是她缓解人生焦虑的主要通道。



冯小刚在《唐山大地震》里成功展示了一个无比纠结的人性故事,在唐山废墟后面,他寻找到了类似《活着》那样的中国人生命节点。面对地震这样的天灾,有多少家庭潜藏着可能一辈子无法治愈的心病?人究其一生要面临无数心结,最难解开的,或许就是亲人的抛弃、背叛以及忘却。《唐山大地震》的故事,在惨绝人寰背景之下,母女两辈人被迫产生心结,又最终解开心结的全过程,实际上是中国人在和平时期苦难史的集大成呈现。某些制度性苦难在现有语境下难以刻画,非制度性苦难里,中国人的隐忍、委曲、大爱、宽宥,在这个极致标本身上,得到熠熠放光再现。



谁都知道这会是一部“泪飞化作倾盆雨”的电影。特别是当你看到李元妮面对32年后回家的女儿,扑通跪下,唐山话说:妈妈给你道个歉,这么些年,你从哪里冒出来的啊……——的时候,不泪奔,很难。一帮老戏骨,如徐帆、陈道明、陈瑾、杨立新的加盟,让《唐山大地震》在震撼故事,情绪节制和压抑爆发之间找到了准确的平衡点。尤其是徐帆,无论是造型、台词还是表情,以及某些细节上的处理,都让人难以忘怀。面对儿子方达交的女朋友,母亲并不正眼瞧,边做家务边淡然一句:“屋小,多一个人都转不了身”,体现了多年独立抚养儿子后面对未来媳妇这个“敌人”的微妙情愫;女儿方登回家,母亲应早得知讯息,但她并未如常规思维那样老远一把鼻涕一把泪迎上来,而是依旧在厨房切菜,肩膀与背部的微小耸动,传递出她内心的激动,把母亲经历苦难后的隐忍表现得生动、真实。



这当然是一个巨大的悲剧,这样的悲剧绝无法拿“杯具”一词加以戏谑。但悲剧也是双刃剑,容易让电影陷入过于煽情甚至滥情的流俗境地。在导演手法上,冯小刚很注意把悲伤的层次感有节制呈现,这是《唐山大地震》超越一般心灵灾难片的地方。里面的每一次哭,都有不一样的情绪酝酿,不是为哭而哭,而是细腻体味某种苦楚后,发自内心的真切痛感。比如陈道明大吼“这些年你去了哪里”后的嚎哭,比如张静初与母亲重逢的欲哭无泪以及后来在墓地的那次恸哭,几乎所有的哭戏都在精准把握人物命运的脉搏以及观众的泪腺后,自然而然宣泄而出,让人感同身受。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3eb1fa0100jkp4.html?tj=1) - 残酷23秒后,悲伤32年间_谭飞_新浪博客
把唐山和汶川地震两大灾难嫁接在一起,巧妙而有寓意。方登方达两姐弟作为志愿者在汶川遇上,唐山地震的受难者,为挽救汶川地震的那些生命奔忙,这是方登改变想法,最终返唐山认回生母的合理契机。因为,她听到了弟弟无意间的陈述,并现场见证了一个母亲对女儿的救援,雨中声嘶力竭几近崩溃的母亲,彻底解开了方登的心结,让她对生命、对亲情、对地震,都有了重新认识。汶川地震在《唐山大地震》中并非仅作为一个可有可无的符号勉强出现,而是推动了情节发展,成为跟唐山地震一样的故事整体不可或缺部分。



可能是时限的原因,《唐山大地震》在线索上作了些无奈取舍,导致全片中段有些戏剧张力被削弱,逻辑关系也略显突兀,表现得两头强,中间弱。比如,方登养父跟方达在西湖边的结识,原剧本有的方登养父去唐山找过方登亲母等等,这些线索要么戛然而止要么遭舍弃掉,不能不说,对全片有一定影响。不过,这部无论是视觉效果还是情节都具有相当震撼性的电影,刻画人性里最深刻地对亲情对生命的热爱,已足够让悲伤逆流成河。



唐山不仅是一座经历特殊苦难的城市,也是过去华侨怀想祖国时的习惯称谓,唐山即祖国,唐山即中国。《唐山大地震》,冯小刚拍的不仅是唐山,不仅是汶川,也不仅是地震。地震是人性在危急状况下的道德标尺,唐山人、汶川人、中国人,他(她)们,都在线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请大家牢记南瓜园网址 www.nan2008.com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瓜园

GMT+8, 2025-1-11 19:45 , Processed in 0.11789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