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10|回复: 0

中国女留学生在朝鲜的雷人见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21 18:3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记得大学第一个假期回到家中,和高中老师同学聚会时说起的一句玩笑话,以后要去朝鲜的吧。当时随即笑答,是呀,应该是有机会的。没想到一句不经意的话尽在一年之后成了现实。

每年我们国家都会有很多对外交流项目,大批中国学生和教师们通过出国留学(进修)项目得以出去见识一个更大的世界,学习对象国的先进文化或者独特之处,在日常生活中与不同国度、文化、宗教信仰的人们点点滴滴的相处,结下的深厚友谊才使得增进两国长久友谊之类的字眼不再空洞,而是人与人之间的最朴实和简单的情感交流。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的2010年度与朝鲜互换奖学金项目,我们来自11个国内高校的学生于4月8日搭乘高丽航空的航班前往那个总被人们抹上神秘色彩、坐落于朝鲜半岛以北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我们也和大多数民众一样,对于朝鲜国内的情况了解不多,会把流传于网络的纪录片当成教材来认识那个国家,如同当我们和周边亲朋好友说起将前往朝鲜的时候,得到最多的答案是“为什么会去那儿?”的疑惑和不理解。我们对于朝鲜的确是有太多的误解和猜测。当世界各国在日渐交流频繁,在这个世界在逐渐变小的今天,有一个国家、有一个一贯被我们称为“邻国友邦”的地方反而被我们遗忘在了灰暗角落里。

正因为这样,我们获得的这次机会就显得更加难能可贵了。我们有责任作为中国年轻一代人的眼睛去重新认识,亲身触摸与用心感受今天的朝鲜,还原她的本真,尽可能真实客观地把朝鲜介绍给大家。

【空降朝鲜】

经过三个多月的等待,我们终于接到了关于前往朝鲜的准确日期的通知。2010年度朝鲜政府互换奖学金留学人员派出时间为4月8日。

得到消息后,随即又将两个行李箱里里外外整理了一遍。这回,将在朝鲜度过春夏秋三季,而朝鲜又全境多山,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一月各地平均气候为-20℃~-40℃,为了保暖,我又格外带了一件大棉袄。行李一度超重,就连在机场安检时还不得不扔掉了两瓶洗发水和几个衣架。因为朝鲜物资极其贫乏之说,我们每个人恨不得把所有生活必需品都给塞进箱子,尤其是女孩子,各件行李都是鼓囊囊的。虽然负责人已为我们把每人的行李重量从原来的30kg提升至了40kg,可在首都机场安检大厅里,只见一堆人打开箱子,气喘吁吁、绞尽脑汁地互相均摊着行李。

下午1点50分左右,开始登机。长长的乘客队伍中有不少朝鲜人,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与朝鲜人接触。他们大多身着深色正装,左胸前别着领袖像章,神色严肃。能出国的朝鲜人无论在见识和财力上都是不可小视的,正如他们回国前在机场免税店大包小包的购买力。排队途中,一位较年长的朝鲜男人注意到了我们这个学生团队,主动上来询问我们去朝鲜的目的,当他得知我们是赴朝鲜金日成综合大学和金亨稷师范大学学习时,欣慰地笑了笑,并祝我们学习愉快。

我们乘坐的飞机是高丽航空公司的。迎面站着高丽航空的空姐们,个个脸上白里透红,清秀自然、甜美亲切;机舱里的装饰有浓重的前苏联风味,喇叭里传来悠长的朝鲜民族乐曲,瞬间,我们来到了另一个世界。飞机准时起飞,北京渐行渐远,被抛之身后的还有我们如今赖以生存的网络通信和熟悉便利的一切,而我们正被带领着、以的速度进入朝鲜和他们的生活方式。

飞行途中,穿着红色制服的空姐推着餐车送来了矿泉水、汽水、啤酒,以及丰盛的午餐盒饭,有罐头水果、火腿、米饭、牛肉、鸡肉、土豆。两个小时的飞行后,广播里一遍遍播放着降落提示,形态各异的湖泊、酱红色的土壤、似野火烧尽后的田地渐次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这就是朝鲜了吧。飞机落地,在跑道上滑行,我们看到了更加真切的景象:田间耕作的农民、低矮楼房、写着大大“平壤”(朝鲜语)和悬挂着金日成头像的航站楼、老式货车等等。

走下升降梯,真正踏上了朝鲜土地。空气格外清新,冷风瑟瑟。整个飞机场上除了刚下机的乘客外,就只有几位穿着款式相似、黑灰色和军绿色衣服的朝鲜男人。我仿佛走进了纪录片中,时空错乱、一时理不清头绪。

等待行李是个痛苦的过程。机械化较落后的朝鲜给卸运行李带来了严重不便。虽然有行李皮带机,但总是需要两三个工作人员手动操控着进度,行李也需由人工搬上搬下,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入境时接受的行李检查有些严苛,但又不是那么的井然有序。我的电脑被朝鲜军人仔细检查了几遍,部分同学的箱子被翻开查看。他们并没有使用过多的设备,有的只是似乎饶有兴致地询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而了事。不过朝鲜人相当友好,不会带来太大的不愉快。我们瞥脚的朝鲜语也不会令他们不耐烦,反而会更加友善地给予关照。



过关后,我们被随即分了学校,上了不同的大巴。而我们的第一站却是同一处地方-金日成广场。来到朝鲜,也许无论是谁,必须遵循朝鲜的规矩,第一件事便是参拜敬爱的领袖—金日成主席。当我们驱车到达金日成广场,天渐渐暗了下来,寒风呼啸。我们按要求排好两纵队,鞠躬、献花,不许高声说话和拍照。夜色中,金日成铜像威严耸立。刚来朝鲜的我们从那一刻才开始真正认识到“领袖”“将军”在朝鲜人心里印记之深刻之特殊。随后,又去了位于中国大使馆附近的中国抗美援朝英雄纪念碑,在保卫祖国和家乡战死在异国的勇士们面前宣誓、敬礼、献花。此时,天已全黑,室外低温让我们冻得有些站不住脚了。很快,我们坐上大巴,驶往我们在朝鲜的住处。

平壤市的主要交通干道两旁灯火通明,一派繁荣景象,这是我们的第一印象,与之前的想象有着天壤之别。我们坐在亮着水晶壁灯的日本老式大巴上好奇地东张西望。也许我们都有同一个疑问,这是真实的朝鲜吗?为什么和网络上流传的纪录片里的朝鲜完全不一样?好在我们有充裕的时间慢慢来了解与体会。

上新洞外国人宿舍位于大同江的支流普通江畔,平壤市市中心附近,离西城市场、牡丹市场、北塞商业街、凯旋门、地铁站都很近,可以说是很便利的生活区。

外国人宿舍有一个较大的前院,院子里栽种着几棵叫不出名的大树和少许蔬菜,空地上会常停着小车,我们可以在收发室给值班人员打声招呼后,一般情况下就能很快叫到出租车(在朝鲜叫出租车是件比较困难的事情)。穿过院子就能看到一栋八层楼房。我们金亨稷师范大学留学生、朝鲜同宿生、几位老师都住在这栋楼里。每层有五间套房,每套配有两室一厨一卫。室内铺设地毯,冬天有地热、夏天会配发风扇,每人配有单人床、书桌、衣柜,有的房间还配有电视机、书柜等。配置的确很齐全,比国内大学的宿舍宽敞,有时间的话还有条件自己做做饭,平日里热心的宿舍大妈会替我们打扫房间并照料我们的生活。

那晚,刚到宿舍就遭遇停电,抹黑打开宿舍门的刹那来电,这就是我们住了大半年之久的宿舍门厅

外面是阳台,却不敢站人,至于为什么,你猜?

因为流传一种说法,阳台是重加上去的,不牢固,下雨常掉阳台。虽然没有亲眼见过,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呵呵。

然而,在朝鲜生活当然也有很多不可言说的苦处。比如厕所、洗澡、打电话、自来水、供电等生活基本需求问题。可能是因为朝方重视中国留学生的生活状况,自从我们在外国人宿舍住下,停电并不常见,只是有时候会来个措手不及,但很快又会再来电。我们在朝期间,大约在6月份的时候,遇到了一次持续时间较长的电压不稳的情况。

我和三名同学的电脑不幸遭殃,电脑变压器被烧坏了。朝鲜人家不像国内每家每户都有热水器,可以随时洗上热水澡。在朝鲜,想洗个舒服的热水澡就得去专门的公共澡堂。朝方组织我们留学生每星期乘车去一个名叫苍光院的澡堂洗一次。

平常如果想洗就得自己掏钱去澡堂洗,通常一次2美元。朝鲜会时不时停水,所以每个房间的卫生间都配有一个大水桶,平时蓄满水以备不时之需。外国人宿舍只配有一台可以供我们使用的电话,设在六层且只能接听。我们会与国内家人事先约好时间。可是电话会经常出故障,国内家人朋友会常抱怨无法打进来,而电话费却已花去一大半。

外国人宿舍还配有免费为我们提供食物的食堂。另外还有美容厅(女士)、理发厅(男士),台球厅、乒乓球室、饭店,这些当然是要付费的,而且还不便宜呢。我们上午的课常常上到一点多,所以乘车回到宿舍的时候早已饥肠辘辘了。我们在来朝鲜的初期,常会以最快的速度冲向食堂占座,等大家都适应了这种生活节奏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百米冲刺“争抢”的情形了。

食堂早中晚会有漂亮的服务员姐姐按时为我们提供食物。每人拿到一个大托盘,盘子上已摆好了三四道用白色小碟子装好的菜,以及饭碗、汤碗、铁筷、铁勺。饭菜分量少且少油水,以冷食为主。初到朝鲜,我们的肠胃都有些难以适应。可几个月下来,大家也都不再抱怨了。平时也会以自己做饭、煮面或者去饭店吃等方式来调剂一下生活。

宿舍卫生间的使用方法:平日有自来水时,水会自动蓄入蓝色大桶中(巨大无比的桶,可容下一个成年人)。洗手池里的水是不会随着下水管走的,那只是摆设而已。马桶没有冲水系统,只能便后自己拿瓢舀蓝色大桶中的水冲厕所,为了不堵厕所,所有便纸也是不允许仍入马桶的。这就是这儿的生活规则,我们必须遵守。时间是个奇怪的东西,它可以慢慢改变你,突然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在面对这些不便时已能应对自如,反而回国后有那么几天不适应,那当然这是后话了。

在朝鲜没有办法上网,平日只能用书籍、电影来娱乐消遣。我们在大使馆教育组的帮助下建起了图书室,并且每个星期都会收到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从国内寄来的各类杂志、报纸,虽然收到的时候,新闻不再新,但我们对于能从中得知国内、国际的近况已是感激流涕了。

图书室里的书籍涵盖面真是广,哲学、历史、律法、时尚、言情无所不包。其中有一大部分是上了年头的书,泛黄的、褶皱的、散页的都有,翻看起来颇有味道。每到图书室开放的时间,我们都会选择挤在小小的图书室里汲取养分,或干脆借阅几本喜欢的书或杂志带回房间。

外国人宿舍见证了我们这大半年的变化。她就是我们在朝鲜的家。虽然不够精致,但朴实之间美不胜收。尤其是夜里,躺在床上,可以听到河畔的虫鸣鸟语,微风拂过,像妈妈轻柔道声晚安在耳旁,心里格外安宁,梳理着一天的心情和收获以及心底深深的想念。



【北塞商业街】

从外国人宿舍大门出去左转,直走,穿过一座天桥就算进入北塞了。北塞在平壤市算是数一数二的集高档住宅、购物、饮食、文化为一体的富裕区了。

几大栋十八层左右的住宅,虽然整个大楼表面只是用水泥简单煳了几层,远处看过去黑黑洞洞的,但是这的确就是朝鲜“富人区”了。密密麻麻,几大栋错落有致,住宅还配有专门的体育场、供人乘凉休闲的小型公园,附近还有书店、健身房、电影院、照相馆等设施。当然,我们不能把它们想象成我们自己心目中的样子。它们没有单纯的破旧与高档之分,有的只是朝鲜这个国家赋予它们的特色和风味。

北塞商业街上的餐馆和商店已被我们摸得门儿清了。哪家鸡腿好吃、哪家泡菜炒饭好吃、哪家能很容易地把钱找开(在朝鲜商店最尴尬的事情是结账的时候常常没有零钱可以找给你。这时,各个商店各有招数。有的打欠条、有的凑一大堆各国硬币、有的以商品代替零钱、有的则干脆不卖了)、哪家吃肉或者蔬菜最实惠等等是我们平时讨论的主要话题之一。我们常去的几家有黎明餐馆、明兴餐馆、民族餐馆,还有一家叫凯旋的朝币餐馆(以朝鲜货币付账)。虽然他们各家的菜单都大同小异,但味道却是需要耐心区分,找出最适合自己口味的。品尝朝鲜美食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我们课余生活。

我们大量的生活用品和食品是需要在北塞购置的。北塞没有大规模的百货商场,但基本生活用品都可以在这儿找到,只是需要耐心地一家家、一个个货柜地找寻。这里大部分是需要用外币来购买的,所以价格可不便宜。一盒新加坡产的900ml牛奶标价为250,即2.5美。奥利奥饼干要价5美;中国产旺旺雪饼要价竟需要2美,大部分是进口货,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日本为主要进口地。

如之前《环球时报》登过的一条新闻中所说,北塞商业街的外币店里能买到许多国际名牌,如兰蔻、迪奥、资生堂、CK、施奈尔等。前来购买的朝鲜人络绎不绝,手里攥着的都是美、欧元大面值的现金。北塞商业街上能见到许多赶时髦的朝鲜人,他们的穿着与周边大多数民众不同,明显挣脱了朝鲜人的穿衣逻辑,也算是朝鲜街头一处亮丽的风景。

如果哪天朝鲜大方地将自己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时候,我想,市中心凯旋门附近的北塞一定是一大关注点。那时,我们会透过眼前的北塞,依稀看到我们的20岁生日PARTY,我们在朝鲜留下的青春岁月。

【朝鲜集市】

初到朝鲜需要购置大量的生活用品,老师在介绍完北塞后,又特别提到了几个当地的市场。我们住处附近有西城市场、牡丹市场。牡丹市场不太欢迎外国人,所以我们很少去那儿,我也只是从大门口经常经过而已。从外面看进去,人头攒动,黑压压一片,很热闹的样子。西城市场门口虽然也会有带着红袖章的人看守,但基本上进去时不会遇上麻烦。于是我们更多的会选择去西城市场购买水果、蔬菜以及其他生活用品。

西城市场对面有一个儿童游乐场。里头有滑滑梯、跷跷板、单杠等一系列简单的儿童游戏设施,进市场之前,妈妈们可以把孩子安放在游乐场里,然后再进市场购置商品。累了、渴了,市场旁边还有几家清凉食品店,卖自制刨冰、冰激凌、凉开水等等。那家卖刨冰的店门口一直排着长队。刨冰是用一个铁制托盘盛着,顾客蹲在路边吃完再将托盘还给店员,只见顾客络绎不绝,可见这家味道还不错。

穿过标着“西城市场”四个大字的大门,右手边是并排的几栋居民楼房,左手边有五扇门,其中四扇是市场四个不同区域的入口。从外往里看,分别是停车场、杂货区、建材区、工业品区、食品区。

骑自行车来市场买东西的人可以把自行车推进第一扇小门,里头有一个专门的车棚可供停车。从第二扇大门进去只见五六大纵排的售货员穿着统一,面对各自的摊位紧挨着坐着,他们以中老年妇女为主。每个摊位大多只有小学生课桌面那么大,上面摆满了各色各样的等待出售的商品,每样商品的数量不多,大多是中国制造,然而价格却比国内要高出一倍多。



【朝鲜集市】

初到朝鲜需要购置大量的生活用品,老师在介绍完北塞后,又特别提到了几个当地的市场。我们住处附近有西城市场、牡丹市场。牡丹市场不太欢迎外国人,所以我们很少去那儿,我也只是从大门口经常经过而已。从外面看进去,人头攒动,黑压压一片,很热闹的样子。西城市场门口虽然也会有带着红袖章的人看守,但基本上进去时不会遇上麻烦。于是我们更多的会选择去西城市场购买水果、蔬菜以及其他生活用品。

西城市场对面有一个儿童游乐场。里头有滑滑梯、跷跷板、单杠等一系列简单的儿童游戏设施,进市场之前,妈妈们可以把孩子安放在游乐场里,然后再进市场购置商品。累了、渴了,市场旁边还有几家清凉食品店,卖自制刨冰、冰激凌、凉开水等等。那家卖刨冰的店门口一直排着长队。刨冰是用一个铁制托盘盛着,顾客蹲在路边吃完再将托盘还给店员,只见顾客络绎不绝,可见这家味道还不错。

市场门口,这里是本地人用朝币交易采购的地方,而外国人要凭运气才能进入。

穿过标着“西城市场”四个大字的大门,右手边是并排的几栋居民楼房,左手边有五扇门,其中四扇是市场四个不同区域的入口。从外往里看,分别是停车场、杂货区、建材区、工业品区、食品区。

骑自行车来市场买东西的人可以把自行车推进第一扇小门,里头有一个专门的车棚可供停车。从第二扇大门进去只见五六大纵排的售货员穿着统一,面对各自的摊位紧挨着坐着,他们以中老年妇女为主。每个摊位大多只有小学生课桌面那么大,上面摆满了各色各样的等待出售的商品,每样商品的数量不多,大多是中国制造,然而价格却比国内要高出一倍多。

和在北塞的外币店购物相比,朝鲜当地人的市场当然不会有那般的优质环境,没有空调、没有漂亮的服务员姐姐、没有太多令人放心的商品、没有喷着香水穿着前卫的有钱人。可是只有在当地人的市场才能体会到这个国家的人民真正的生活方式。脱下牛仔裤、使用他们的货币,说着他们的语言的时候,才能有机会贴近他们、和他们真正交流。

当在一摊蔬菜瓜果面前和他们说笑的时候,你会忘记从别人嘴里听来的、在各种媒体世界里描述的朝鲜人,所看见的只是眼前这位和我们一样会用尽自己的劳力和智慧赚取生活所需的平民百姓。

【苍光院】

谢天谢地,朝方为我们安排了一处洗澡的地方,每个星期六专车去一次。虽说一周只有一次,但总好过洗不了热水澡。我们必须理解,也必须习惯。这个地方叫苍光院,我们可以理解为澡堂,但它的功能又远远超过了普通澡堂。由一层进去缴费,把鞋脱了交给工作人员保管,再换上她们递上的不合脚的大拖鞋,才能允许进到里头去。

苍光院一共有四层。一层有美容室,从门口经过有很大一股烫发水的气味,以及男士理发室,游泳馆。二层就是女用浴室。我们女生就安排在这一层。楼上一层则都是男用浴室。

最上面一层很有意思,有单人浴室、家庭浴室、按摩室。上到二楼,穿过粉色长廊,进到一间公共浴室。门口的工作人员发给每人一把更衣柜的钥匙。更衣室的尽头,由一扇小门进去便是浴室了。朝鲜的浴室均有汗蒸与湿蒸室,南方的同学基本上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设施。除去五六个普通的淋浴喷头,其余的是需要由手持着喷头、坐在一张小塑料凳上。一开始,很不习惯,不过渐渐模仿朝鲜人的洗澡方式,几个月下来竟开始觉得站着洗澡是一件相当累人的事情。

也有可能是因为一个星期才能洗一次澡的缘故,要知道把一个星期积攒下来的污垢给搓下来可不是件轻松的事情。苍光院附近有一家旅店,可以兑换外币、寄信、打国际长途。所以周六下午洗澡、打电话、寄信成了我们主要生活内容之一。

可是由于苍光院七八月份的时候,停止了热水供应(朝鲜人夏天就洗冷水澡,并且对大夏天洗热水澡的我们表示很诧异),有将近两个月的时间我们四处找地方洗澡,最后定在了一家位于北塞的健身房。那儿的一次费用为2美元,澡堂很小、很闷。因为是健身房附带的澡堂,来洗澡的人不是那么多,我们可以尽情地洗上一下午。直到九月,苍光院又重新开始了热水的供应。我们又开始了每星期集体乘大巴去洗澡一次的日子。



【开学】

4月12日,迎来了我们在朝鲜上学的第一天。早上七点三十五分左右,我们穿着正装、乘坐朝方为我们安排的大巴前往金亨稷师范大学。金亨稷师范大学(KimHyongJikUniversityofEducation)成立于1948年,原名为平壤第一师范大学,于1975年改为金亨稷师范大学。金亨稷先生是朝鲜的抗日民族英雄、金日成主席的父亲。金亨稷师范大学在朝鲜的地位可以说仅次于金日成综合大学和金策工业大学。她是专门培养教师的大学,大部分毕业生会被分配到教师的岗位上。

大巴驶入师大的大门,门口站岗的小兵一身黄色粗布军装,头戴一顶别着红星的小帽,瘦削得颧骨突出,却目光迥然、精神抖擞。大门进去,两旁分别是手球场和足球场,场上铺的都是沙砾,只有一小片草地,一个大妈正蹲在草地上用手将杂草一根根地拔除。车拐个弯,在一栋五层高的灰色教学楼前停住了。教学楼正中间悬挂着金日成主席的大幅照片,下边一行“伟大的金日成主席永远和我们在一起”标语赫然在目。

我们被领进了二楼的一间会客厅里。简单的开学典礼将在这间屋里举行。开学典礼上,我们见到了师大的老校长,一位德高望重、穿着十分讲究的女校长,当听说她是金正日将军的前妻时,不得不更加肃然起敬。校长向我们介绍了师大的历史发展等基本情况。

师范是在金日成指示下建校的,当时是朝鲜专门培养教员的地方。随着多年的发展,校园规模在不断地扩大,培养的人才也渐渐多元起来。她说学校很重视中国留学生的学习,学校和老师们都会尽心尽力,但是学习关键是要靠自己,希望大家能在朝鲜的学习期间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国。随后辅导员、教研室科长都发了言,主要是在朝注意事项。我们被分别领到了三楼的两个教室,“这里就是你们以后上课的地方了”老师宣布。

我们的教室因为学生较少显得比较空旷。三排桌椅整齐摆放,小小的木制讲台旁有一架棕色风琴,我一下儿想起了我们90年代的小学音乐教室,不由地上前摸了一下儿琴键。忽然发现教室正前方的墙壁上挂着金日成和金正日的头像。“你会发现从各个角度看,他们都在盯着你,监督你的学习”一位在这儿已经学习了一年的学生这样介绍,让人不禁打了一个寒战。从教室的窗户向外看出去能瞧见师大围墙外的大马路。两条电车轨道占去了马路的二分之一。

咣当咣当的电车驶过去,载满了匆匆忙忙赶着上班上学的朝鲜人。远处,朝鲜民居鳞次栉比,望不到尽头,只发现家家户户都爱在阳台上插上几株鲜艳的盆栽花草,尤其是毗邻马路而居的高楼居民。临走我们领到了七本教材,分别是朝鲜语会话Ⅰ、会话Ⅱ、朝鲜语讲读、朝鲜语语法、朝鲜地理、朝鲜文化史、朝鲜民俗。

课本的印刷设计像极了我们父母亲那一辈人学生时代使用的书。翻开来看,字迹密密麻麻且不是很清晰,更别说彩页彩图了。书皮是整幅黄蓝绿色的彩纸,很薄,极容易破损。每本书在封面上印有“留学生用”,书名是由黑色软笔书写的朝鲜语,下方标有金亨稷师范大学出版社和出版时间,最近的是主体98年,即2009年。朝鲜的学习生活即将全面开始。我们战战兢兢中又充满了期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请大家牢记南瓜园网址 www.nan2008.com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瓜园

GMT+8, 2024-11-11 18:32 , Processed in 0.12597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