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01|回复: 1

《社交网络》横扫好莱坞颁奖季 极客电影大爆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18 21: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社交网络》海报


  羊城晚报记者 王正昱  又到好莱坞颁奖季,一部名叫《社交网络》的人物传记电影开始频繁出现在各大奖项提名中,甚至横扫金球奖六大奖项提名。媒体普遍认为,该片将在明年奥斯卡大有斩获,原因或许很简单,在网络时代横行十多年后,奥斯卡竟还没有对任何一部与“信息时代”相关的电影大肆犒赏,导演大卫·芬奇在选择拍摄“网络极客”这个题材时,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社交网络》讲述了著名社交网站Facebook创办人马克·扎克伯格的创业经历,被评论界视为导演对WEB2.0时代网络社交新模式下人性困惑的一次深入探讨。主流媒体对该片的追捧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以往略显边缘化的极客文化如今已经为主流文化所接受,就如《纽约时报》所说:“《社交网络》既是21世纪前十年的总结,又是未来十年的预言,因为在天才成功者背后的生存状态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为什么进步,又是因为什么失败。”

  天才的苦涩故事

  影片《社交网络》改编自畅销传记《Facebook:关于性、金钱、天才和背叛》。2003年秋天的一个夜晚,哈佛大学心理学系学生马克·扎克伯格在他的电脑前坐下来,开始构思一个全新的点子:他要做一个囊括全球所有人的网站。他和朋友爱德华·萨文没有意识到,这个看似轻率的网站制作计划带来了全球性的网络与通讯革命。他们创立的Facebook网站在短短六年时间就聚集了五亿用户,马克成了史上最年轻的亿万富翁。

  和所有成功的传记片一样,《社交网络》也把主角请下神坛,观众逐渐相信,在网络时代,层出不穷的技术精英神奇且神速地改变着世界,但即便是天才,他内心的柔软与脆弱却是任何科技力量都无法改变的。这也是《社交网络》的魅力所在。影片中,马克·扎克伯格创业的传奇只是背景,镜头审视的是一个天才永远寂寞漂泊的内心,他打造了庞大的社交网络,帮助人们在虚拟世界中更加接近,他本人却没有办法与任何人建立长久稳固的关系。影片结尾很苦涩,而表演很出色。

  对于自己的创作动机,大卫·芬奇称:“我认为如今的年轻人大多都比较迷茫,这种迷茫我曾在《搏击俱乐部》里有过一些探讨,但没有深入下去,在这段时间里,我反复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才能让如今的年轻人找到自己在世界里的位置,他们又如何才能在社会上创造让别人认可的价值?这个时候我看到了关于马克·扎克伯格的书,我觉得他非常有代表性,他能够成为这一代年轻人的榜样,通过他的故事,我想可以为年轻人提供一些人生道路上的参考。退一步讲,即便观众厌烦说教,这也是一部有趣的、关于青春的电影。”

  横扫最新颁奖季

  在整个2010年,“极客”都是一个被催熟的热门词汇,去年开始热播的美剧《生活大爆炸》到今年终于钻进了主流影视界的视野,“谢耳朵”在今年艾美奖上获得喜剧视帝的喜人景象,极大程度证明了美国当下娱乐界对“宅人”和“极客”的重视———换句话说,智商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性感。在《社交网络》中饰演马克·扎克伯格的杰西·艾森伯格捧回奥斯卡小金人也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事。

  北京时间12月15日,电影《社交网络》获得美国电影金球奖包括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最佳编剧等在内的六个大奖提名,仅次于获得7项提名的《国王的演讲》。此外,在已经开始的好莱坞颁奖季中,《社交网络》以横扫之势获得波士顿影评人奖各大主要奖项,除了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外,它还获得了最佳男主角、最佳剧本、最佳音乐三个奖项。在过去的5年中,波士顿影评人奖的最佳影片有4次和奥斯卡最佳影片相吻合,唯一一次例外发生在两年前,《机器人瓦利》拿到波士顿影评人大奖后,在次年的奥斯卡角逐中输给了《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洛杉矶影评人奖方面,《社交网络》拿到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剧本、最佳音乐四个奖项;纽约影评人奖方面,《社交网络》也斩获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剧本三个奖项。由于这些奖项都是明年2月颁发的奥斯卡奖的“风向标”,因此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社交网络》能在奥斯卡奖上有不小的斩获。不过,据一些电影协会的内部人士透露,《社交网络》的优势并不十分明显。纽约影评人协会主席阿莫德·怀特就对路透社透露,在该协会年度最佳影片的评选中,首轮投票过后,《社交网络》并没有领先,协会经过了第二轮投票,才决定把奖颁给它,“我认为这意味着今年有许多好电影可供选择”。有望与《社交网络》抗衡的影片包括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盗梦空间》、达伦·阿伦诺夫斯基的《黑天鹅》、丹尼·博伊的《127小时》、汤姆·霍伯的《国王的演讲》等。

  人物原型不买账

  自从《社交网络》上映后,公众对马克·扎克伯格的印象便与演员杰西·艾森伯格演绎的这位年轻企业家联系起来———冷酷、精明而且颇为自大。但在近期媒体对扎克伯格的一次采访中,扎克伯格改变了人们对他的印象。

  谈到对电影《社交网络》的看法时,扎克伯格的回答非常巧妙且略带幽默:“这部电影很有趣,我可以看看哪些地方对,哪些地方错。”他说,“我认为他们(剧组)给马克·扎克伯格这个形象配的所有T恤都对。我的确有这些T恤。脚上的凉鞋也对。但是他们搞错了一些非常基本的东西,例如我创建Facebook的全部动机就是为了泡妞。他们漏掉了我的女友。在我创办Facebook前,我们就开始约会了。”

  采访中的很多话题都有可能引发争论。在被问及“黑客”一词的负面涵义以及Facebook的员工为何并不忌讳彼此以黑客相称时,扎克伯格表示,在极客文化中,“黑客”并不是主流文化中的贬义词。在解释这些问题时,他显得很有耐心而且很聪明。这与几年前接受媒体采访时那个“汗流浃背”的扎克伯格判若两人。

  不过对于外界传言的,Facebook公司在全力挽回该片带给公司形象上的损害一事,扎克伯格严肃地表示,“我没有生气,让好莱坞自己去处理这事吧。”他表示,“为了纪念Facebook那一段剧烈动荡的历史”,他还组织公司员工集体去电影院观看了这部电影。

  外媒点评

  《社交网络》目前在专业影评网站烂番茄上的综合好评率为97%,包括《综艺》、《时代》、《好莱坞报道者》、《滚石》等43家主流一线媒体的好评率达到了100%,是今年迄今为止唯一一部满分作品。

  《时代》:这世道,几乎没有人可以将电影弄得更好了;振奋士气激发幕后的创作,接着将一群卓越的演员塑造出毫无缺陷的群像演技。

  《洛杉矶时报》:电影的剧本“没有一盎司的脂肪”,编剧艾伦·索金那鞭炮型的对话带给电影一种火箭发射型的力量,而此故事的内在爆发力可以穿透任何观众的眼睛。

  《芝加哥太阳报》:被施了魔法的对白在两个小时里激流猛进。它将一个难以讲述的故事变得清晰而又吸引。在一个电影对白那么没脑又要故意放慢节奏来满足那些慢人半拍的无趣观众的年代,这对白有着脱线喜剧的速度与激情。

  《华盛顿邮报》:以外科手术医师般的精准、哲学家般的洞察力和强大的讲故事的天分,编剧艾伦·索金和导演大卫·芬奇将扎克伯格变成我们理解当代文化的一个隐喻或者是透视镜。

  《纽约邮报》:关于扎克伯格的生活和经商细节的激烈辩论对影片的重要性没有一丝影响,因为尖锐的剧本站在一个罕见的视角。

  《好莱坞报道者》:有些人抱怨电影中好像没有一个角色是令人喜欢的。我不反对,但这不是重点。扎克伯格是个大混蛋但胜在人家有真性情。问问自己:在美国电影中出现过多少铁血真汉子?

  《娱乐周刊》:传记片少有的惊险和激烈,在这部电影里体现得完美无缺!
发表于 2011-2-9 14:3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电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请大家牢记南瓜园网址 www.nan2008.com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瓜园

GMT+8, 2025-1-9 00:16 , Processed in 0.11440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