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30|回复: 1

从《匆匆那年》到《独家记忆》 青春剧成造星利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2-22 18: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独家记忆》剧照

《一起同过窗2》剧照

《人不彪悍枉少年》剧照


 北京日报讯  最近,2019年的开年大剧、78集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以最高破2的收视率画上句号。差不多同一时段,有另一部网播剧也在线上迎来收官。虽然只在一家网络视频平台独播,篇幅只有24集,档期内还有年度话题大戏的强力“争宠”,但这部网播剧还是在上线一个月左右时收获了预估超15亿的播放量;在一向评分较为苛刻的豆瓣平台上,也以不算低的7.5分与《知否》打成平手。这部网播剧,就是《独家记忆》。

  《独家记忆》讲述的是英语系大三女生薛桐在一次考试中被监考的物理系博士慕承和误会作弊,两人由此结下不解之缘,逐渐相知相恋;薛桐也与同寝室另外三个女生彼此陪伴、互相帮助,共同在悲喜交集的大学生活中经历成长的过程,让那些关于青春的日子成了各自人生中“独家记忆”的故事。剧集节奏活泼而风格清新,情节平实不乏感动,是当下国产青春校园题材剧主流风格的典型代表。而由点及面地看,《独家记忆》的不错表现并不是该类型中的孤例,近年来几乎每年都会有几部看似不声不响的青春校园剧取得非常亮眼的成绩。到底这些剧集成功的秘诀何在?

  从《匆匆那年》到《独家记忆》

  说起青春校园剧,《独家记忆》的承制公司北京小糖人文化传媒可算是业内先锋之一。早在2014年,小糖人的首部作品,就拍出了掀起国产青春校园剧新风潮的《匆匆那年》。《匆匆那年》用当时令人咋舌的近百万元单集投入,大胆启用新导演、新演员,贴近现实的内容与精雕细刻的制作,扭转了其时流于浮夸造作的青春题材剧集创作的不良之风。此后的《最好的我们》,不但进一步确立小糖人青春校园剧“第一厂牌”的地位,更可以说奠定了国产同类题材的基调。除了由其制作的《你好,旧时光》和今年的《独家记忆》,《忽而今夏》《人不彪悍枉少年》等其他公司的作品中也能看到与之类似的朴实而温馨的风格。

  从类型的角度看,青春校园剧大抵算是从属于时装偶像剧大类中的一个子类型,只是选材内容更加具体,往往只聚焦中学到大学的校园生活,很少涉及步入社会后的职场领域。故而一般篇幅都不长,剧情也相对简单。然而,这一类型的整体水准却出人意料地高。还是以该题材近几年的代表作品在豆瓣平台的评分为例,除了前面提到的《独家记忆》的7.5分,2014年的《匆匆那年》评分8.1分,2016年的《最好的我们》8.8分、《一起同过窗》9.0分,2017年的爆款《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7.2分、《最好的我们》姊妹篇《你好,旧时光》8.6分,2018年的《人不彪悍枉少年》7.6分、《教室的那一间》8.3分,在平台的评分体系下都是相当不错的分数。其中《一起同过窗》的9.0分,甚至傲居平台2016年大陆剧集评分榜单的头名位置。说青春校园题材剧是国产剧集发挥最稳定的一个类型,名副其实。

  国民话题,“造星”利器

  青春校园题材剧表现如此突出,背后的成就因素很多。受惠于21世纪初中国网络文学的蓬勃发展,那个时期涌现的一大批网络小说作者及作品,为青春校园题材剧的创作提供了丰富、可靠的素材储备。虽然以纯文学的标准去衡量,这些作品可能算不上是十足的精品,但至少在大量读者近十年优胜劣汰的选择中,能够被留下、被记住的都是结构相对完整、逻辑基本合理的故事。这些故事情节不差、又有一定的受众基础,用目前业内流行的说法,可以说是有“IP”支撑,起步就多了保障。

  另外,较诸其他题材,发生在校园、关于青春的故事,可谓是“国民性”的话题,是最讨喜观众、最容易获得共鸣的题材。尽管没有人能够永远留住青春,但是这世界上却每时每刻都有人正在经历着青春。那些年少岁月中的点滴往事,初恋的悸动、友情的诚挚、考试的压力、成长的迷惘,人人都有切身的体会,故而青春校园剧集也是最能引发观众“代入感”的一类题材。而且这些剧集又极少描述象牙塔以外的世界,所以也几乎不会有什么复杂诡谲的争斗,颇为贴合大众对于剧集娱乐属性的期待。能在剧中看到曾经的自己、忆往昔峥嵘岁月,“情感分”的存在,大概也是青春校园剧普遍评价走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对产业而言,青春校园剧也是性价比、回报率都很高的选择。由于大都取材自现实生活,前期制景服装和后期特效制作的难度都相对较低,因此青春校园剧集的成本投入和呈现效果的可控性都更强。同时,因为故事主人公通常都是少年和青年,对人物年龄跨度和性格层次的表演要求有限,使该类剧集亦格外适合年轻演员本色出演。即使没有大牌明星,只要新人演员能自然地演好自己本身年龄段该有的状态,青春校园剧集最终呈现的质量也基本不会打太大折扣,甚至可能还有惊喜。因而,这一类剧集也是新公司很好的入行 “敲门砖”,以及使新演员步入观众视线完成粉丝原始积累、使已有些沉寂的演员重新迎来事业又一春的“造星”利器。此前《匆匆那年》中的白敬亭,《最好的我们》中的刘昊然、谭松韵,《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中的胡一天、沈月,和如今《独家记忆》中的张超,都是凭借青春校园题材作品更上一层楼的例证。

  预则立,前路风雨几何?

  不过,眼下发展态势正好的青春校园题材剧集,未来的道路也不会是全无隐忧。首先,受题材的限制,此类剧集篇幅都不会太长,一旦长度超过30集,剧情就难免拖沓注水的情况。因此在目前上星卫视频道通常日播2集、至少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长度为单位的剧集排播框架内,青春校园剧很难有机会出现在卫视频道上,绝大部分是网播剧。少数得以成功上星播出的,在篇幅拉长之后,内容的精彩程度和观众的口碑反馈也较难达到同类型的平均水平。而短小精练的篇幅和少有大波澜的叙事,又限制着青春校园剧的收视群体。这类剧集的观众观看习惯稳固,但覆盖的年龄阶段不会特别广,因而该类剧集的天花板通常也不会很高。


  除此之外,青春校园题材剧未来发展更需要重视与解决的问题,是内容上的进一步创新。一方面,网络文学高潮的红利不会没有穷尽地延续下去,经过读者长时间筛选过滤后圈定的优质素材池内,可堪改编的样本数量必然逐步减少,若一味依赖“老本”注定坐吃山空。另一方面,目前为止包括前文提到的几乎全部案例在内的优秀青春校园剧,其故事的时间背景,主要还是在针对80后到95前的受众群体,全力辐射他们的青春记忆。剧集选材迭代的速度,貌似要迟缓于主创以及受众的更新步伐。当80后的观众即将全员超过30岁、当90后甚至95后逐渐成为剧集创作的主力军、当2000年后出生的年轻演员也已经开始出现在青春校园剧中,眼前的制作方式还能否让观众观看、主创创作、演员表演之时,都仍旧能被感染、能有共鸣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将决定国产青春校园题材剧的明天,是依然能够葆有今天的活力,还是像流逝的青春一样,成为一份曾经鲜活但终染尘埃的年代记忆。(文/猫七)
发表于 2019-2-23 09: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5_1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请大家牢记南瓜园网址 www.nan2008.com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瓜园

GMT+8, 2024-11-12 00:29 , Processed in 0.10049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