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58|回复: 0

2012新剧新人挑大梁 业内预测明星片酬回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5 11:34: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知青》剧组由新人挑大梁

《野鸽子》演员们靓丽养眼


 “视频版权价格大降,会导致明星片酬下降吗?”这是在某剧发布会上媒体向某门户网站视频总监抛出的问题。“这个我不敢预测。但过去两三年内,视频网站版权价格的过快上涨确实也为演员片酬的飞涨做了‘贡献’。”

  如今,版权价格大落,基本回到三年前水平,令整个行业怨声载道的明星片酬会降低吗?这当然是由市场决定的。首先,投资方敢于起用新人,电视台敢于播出新人主演的剧集;其次,做到以上两点的前提是,有扎实的剧本,有专业的团队。深圳卫视正在独播的《野鸽子》、央视正在播出的《知青》、彭三源工作室即将拍摄的《青春守则》都是新人挑大梁,一部好戏可以捧红一拨儿演员,但一两个明星却不可能次次拯救烂戏。

  现象

  投资方不愿花冤枉钱

  编剧、导演、演员、制作团队,哪个最重要?《野鸽子》制片人马建安认为,“成熟的制片公司会综合考虑性价比,而业余的可能只认明星大腕。”从《野鸭子》到《野鸽子》,投资方都大胆起用了新演员,第一,导演李小平的工作风格是“拼命三郎”型,每天最长的工作时间达15个小时,每场戏都会磨很多遍,大腕的档期卡得死,没那么多工夫;第二,《野鸭子》的成功让投资方有信心延续“好剧本+新面孔+精制作”的路子。《野鸽子》中有“富二代”开豪车的戏,马建安介绍,“我们是在西安拍的,租来了当地最高档的跑车,最后租车费总共是50万,这个价格只不过是一线大腕一集的片酬,但在道具(仅指车)支出中已是天价。”

  的确,用了一线大腕,投资方基本捉襟见肘,只能克扣其他环节的费用。编剧彭三源告诉记者,近两三年,如果说电视剧的制作成本增加了50%,那么演员片酬至少上涨了5倍,二者严重地不成比例。这就不难理解有些戏大腕云集却粗制滥造,因为总投资增加有限,只能是“拆东墙补西墙”,而除了明星大腕之外的其他工种就成了可怜的“东墙”。由彭三源担纲制作人的校园剧《青春守则》正在筹备,剧中的5男5女10位主角将通过海选产生。彭三源认为,“校园剧用新人更合适,像《十六岁的花季》、《流星花园》没有什么大腕;从制作上说,青春校园剧要时尚、养眼,钱都给大腕了,制作费用肯定跟不上。”彭三源举例说,按照目前国内剧的平均制作水平,一般的如果是单集成本200万,稍差些的单集100万到150万,那么《青春守则》的成本离百万尚有距离,但花在制作上的钱并不比150万到200万的剧少。

  而北京卫视(微博)前段播出的《独刺》和央视一套正在热播的《知青》同样是“不走明星路”。《知青》制片人侯鸿亮坦言,“用不用大腕也要看题材,《知青》是群戏,不可能都是大腕;但像《闯关东》、《钢铁年代》,我们会认为大腕更为合适。”

  北京电视台影视剧中心主任助理于金伟表示,“专业的购片人员会以剧本为先,其次是导演、幕后班底以及公司以往作品的口碑和影响等。”“收视率和影响力不是唯明星而定。成熟的制作方和专业的购片方应该达成共识,不为疯狂的高片酬买单。”彭三源呼吁,明星大腕有高于普通演员的片酬是合理的,但如果价格远远高于价值,则不符合经济规律。

  尝试

  用新人风险收益并存

  用新人需要哪些条件,又有哪些顾虑?制作方和电视台的答案是一致的:剧本要扎实、团队要专业;顾虑就是在发行和宣传上会比较困难。马建安就遇到了新人戏预售难的问题,“一般都是要拍完后拿给电视台的人去看片,作品确实不错才会被买;而且前期因宣传推广上的障碍,刚播时的收视不会很高,但会依靠口碑,越播越好。像几年前海清(微博)尚未成名时主演的《双面胶》以及我们团队制作的《野鸭子》都是这样。它们不像那些明星云集的戏,还没开机就发行完了。前几年有部戏是谢霆锋与张卫健(微博)演的,叫《小鱼儿与花无缺》,拍得如何没人管,但有这俩主演就好卖。”

  彭三源坦言,起用新人肯定会有风险,但用大腕明星的剧集就等于上了保险吗?答案是否定的。“仅我知道的,去年由一线明星主演的戏,一直没有发行出去的戏至少5部。有些投资方误以为找了大腕就等于上了保险、万无一失了,事实上,保险公司也有不理赔、不靠谱的时候。”

  马建安直言感慨,“为什么演员走红后反而没有好角色,接不到好戏了。像李幼斌演完《亮剑》和《闯关东》,孙海英(微博)演完《激情燃烧的岁月》后,再也没有演出过同样打动人心的感觉。《野鸽子》到最后是很动情的,李小平不知一遍遍地和主演们磨合过多少次。大腕行吗?有的根本不和其他演员搭戏,拍完他自己的戏就走,甚至要求剧组集中拍摄他的戏份,而不顾基本的创作规律。这种创作氛围不是我们想要的。”

  侯鸿亮告诉记者,选择新人有时被动的因素更多,“以《知青》为例,刚开始也想请一两位年轻的明星领衔,但历时7个月、横跨8个省的拍摄让一线大腕有顾虑,在当下这样浮躁的环境中,没有大腕愿意在剧组一待7个月,最后我们只能放弃。”

  站在电视台的角度,于金伟也认为,“如果编辑导演创作团队俱佳,又有适合角色的明星出演,当然是锦上添花。如果是新人出演,那其他配戏的演员和班底就需要精心组合。”

  预测

  高片酬有望明年回落

  这两年很多影视公司热钱涌入、急于上市,本也无可厚非,但疯狂做量的后果就是抬高了演员的片酬,出产了大量的烂戏。彭三源透露,“有的二流演员,马不停蹄地拍戏,按照一年四部,一部一千万,那么一年就能挣四千万,有多少企业的利润能到这个数?这本身就是不正常的。”公司不看重单部戏赚不赚钱,重要的是上市后可以圈股民的钱。

  有关明星的高片酬,业界都知道不合理,但为什么持续坚挺?侯鸿亮一语道破,“专业的人士都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但一个项目一旦落到自己头上,还是能用一线绝不用二三线,能用有名的绝不用新人。”因此,侯鸿亮认为,现在亟须几部没有大腕、收视和口碑都不错的作品,在行业内起到示范作用。

  彭三源也认为新人作品有积极意义,“这个行业需要越来越多这样的尝试,再这么下去,影视行业会被演员消灭掉。”上述论调比彭三源此前抛出的“全行业都在为演员打工”更能显露业界问题的严重,但彭三源表示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侯鸿亮的观点则更为乐观,索性就把演员片酬交给市场决定,“现在是不稳定时期,泡沫大,乱象多;但这是行业趋向合理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阵痛期’。演员片酬的上涨一定会影响到购片价格的上涨,当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并不畅通时,演员一定会面临着有价无市。所以,片酬多少就交给市场决定。”

  彭三源预测,明年片酬会有大的回落,“受到‘中插广告’的限制以及购片成本的增加等因素影响,电视台今年下半年的购片能力下降,终端的播出平台如果萎缩,那么上游的制作方必然会观望。”侯鸿亮明显感觉到今年很多公司上项目特别谨慎;马建安说过去两年演员片酬已经透支了很多投资方,“‘降’是必然趋势。据我了解,前两年拍的戏大批量地压着。相比去年同期,今年开工的剧组要少一半,甚至更多。”

  晨报记者 冯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请大家牢记南瓜园网址 www.nan2008.com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瓜园

GMT+8, 2025-1-11 13:55 , Processed in 0.12866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