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奕迅接受专访不改鬼马本色
12月9日傍晚,陈奕迅(微博)到广州为最新国语专辑《?》上架造势。为了和歌曲的“沉重”形成反差,他特地以粉红鬓发、彩色造型亮相。接受专访时,对于有歌迷认为新专辑的传唱度或者他的声音可能不如以往,陈奕迅都不以为然。同时,他也巧妙澄清了之前的“离婚”传闻,直言“只有回到家才够自在”,12月24日广州开唱后会和老婆孩子一起过节。
平淡不意味离婚
对假新闻未免疫
活动前,走进专访室,陈奕迅正趴在桌子上打瞌睡,工作人员唤醒他,眼里也充满血丝。他说,7日从台湾结束一轮宣传回到香港,8日又开了一天会讨论下张专辑,所以,有点累了……
广州日报(微博):新专辑为什么叫“?”
陈奕迅:因为填词人有挺多想法,整张碟感觉比较沉重,所以主题希望多点色彩。但之前想到的名字,比如“所有情绪都很美”、“365个缤纷的日子”之类翻译成英文都太长了。我是希望自己的碟外国人搜索到时也能很明了,于是就想用一个符号。我比较喜欢有曲线的,加上脑子里一直有很多“?”,那些歌词又让我产生很多疑问,所以就用了问号。
广州日报:歌词让你产生了哪些疑问呢?
陈奕迅:比如《孤独患者》,让我很有认同感,发现原来自己一直这样,就是一个“外向的孤独患者”,真的很有共鸣。做艺人,当聚光灯照在你身上时,是不能喊停的,只有回到家才够自在。
广州日报:有点累?
陈奕迅:不止一点!拍电影情绪波动大,世界巡回演唱会又做了很多地方……说实话,我今天真的不想离开家来这边的。
广州日报:你多久没放假了?回到家会不会也被香港记者盯?
陈奕迅:不会,他们最多跟到管理处。十几年没放假了啊,虽然我喜欢工作,而唱片宣传也都是我应该做的,但有时都想休息一下。所以,圣诞节我会和老婆、女儿在一起。
广州日报:你这么忙,又在《康熙来了》说平淡,难怪有杂志说你要离婚了。现在对那些新闻是否都已经免疫了?
陈奕迅:是否理会要看心情,之前我在台湾也发过脾气。如果是假的,只有两个反应:算了或者极度生气。我在节目上是说“平淡”,但没说“离婚”啊!
做歌手就是在玩
音乐很自我中心
陈奕迅说,新专辑的旋律都很好听,于是放手让监制去选填词人,而不像以前一样指定由谁去写。其中,《积木》、《听一千遍后》都是他眼里“很有型”的歌。只是没想到最后做出来的感觉这么沉重,所以接下去,他会做一张充满青春活力的专辑。
广州日报:《BABY SONG》和女儿合作感觉如何?
陈奕迅:很开心有这个难忘的经验!这首歌本来想清唱的,后来公司的人知道我女儿有学钢琴,就让我问她是否愿意弹,她当时很害羞,但还是很投入去做了。其中有一些跑调,但我不太介意。
广州日报:做了那么多张销量高、口碑好的专辑,每做一张新的专辑压力会增加吗?
陈奕迅:潜意识可能会,但我还好,因为这个职业根本就是在玩,是很幸福的工作。所以,我也没有很多抱怨。我觉得自己的歌影响了很多人,一定要做得很好,我做音乐还是蛮以自我为中心的。
广州日报:最近微博上有疯转一人一首陈奕迅的歌,说你一定曾被他的某首歌打动过。新专辑里,哪首歌最打动你自己呢?
陈奕迅:《张氏情歌》打动我,但那不是切身感受,而是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所以,还是《孤独患者》吧,我觉得这首歌曲的传唱度也应该会是专辑里最高的,虽然它不是K歌类型的,而唱片公司推的主打歌《看穿》其实很难唱。所以,唱片公司每次问我主打什么歌是没用的,最后我出来宣传讲的是《孤独患者》,演唱会最后一节唱的也是《孤独患者》。
做音乐不为传唱
不介意声音变哑
采访过程中,陈奕迅恢复了他的鬼马,不时用唱的方法来解答记者的问题,说起《BABY SONG》还扮演起女儿害羞忸怩的模样。而在对话中偏向私生活时,他又会巧妙“暗示”有时情绪低是因为被问到与音乐无关的话题。
广州日报:网上有不少歌迷觉得,你这张专辑的K歌比较少,传唱度可能会比不上以前那些,你怎么看?
陈奕迅:做音乐是否要传唱度高才好呢?
广州日报:不会想在演唱会上大家和你一起合唱吗?
陈奕迅:演唱会我自己唱就可以了。我做音乐从来不为了传唱,也不为了在KTV里流行,只为分享一些概念。有人说我传唱度最高的歌曲,上张是《爱情转移》,再之前是《十年》、《K歌之王》,都是林夕写的。那就是说,传唱是因为林夕,而不是陈奕迅?也有人说,我现在的声音比以前沙哑了,但我真的不介意,对我来说,演唱的态度和诚意更重要。声音沙哑不代表不动听。就像你写的字,可能比较丑、吸引度低,但文章的深度和感人程度才更重要。我现在比较追求的就是感觉。所以,很多内地歌迷反而更喜欢我的粤语歌,也一个道理。
广州日报:你会不会觉得香港歌手的国语专辑做得始终不那么好?
陈奕迅:我不能代表香港歌手,我只能代表我自己。
广州日报:看了你几次演唱会,会觉得你不太喜欢一些热门K歌,观众大叫歌名,你都不太理会或最多唱半首国语歌词的?
陈奕迅:原来感觉得到啊!其实,歌曲我都是喜欢的,《十年》之类每次唱的时候也都是用心的。只是有时大家喊出的歌名比较出乎意料的话,我会比较兴奋一点,会觉得“咦,有品味哦”。
文/本报记者苏蕾、摄/邵权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