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55|回复: 0

中国国产科幻大片为何总是不堪一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7 18:2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国科幻片《源代码》夺得上周内地票房冠军引出话题——  

  昨天,科幻片《源代码》的内地首周(即上周)票房收入数字出炉,达到4300万元,成为当周内地票房冠军。这是继《2012》《阿凡达》《盗梦空间》后又一部征服中国观众的美国科幻片。

  《源代码》的热映也引发了人们对华语科幻片的反思:近年的中国,电影产业高速发展,优秀的科幻小说不断出现,却未出现一部堪称优秀的科幻片,是什么原因?

  现状:优秀的国产科幻片尚未出现

  如果非要硬凑,近年来国产片里并非没有科幻片,如《超强台风》《机器侠》《未来警察》《全城戒备》等,都可以划归为“科幻”的范畴,但这些影片大都只是将科幻作为噱头,距离真正意义上的科幻片还很远。

  在专攻科幻电影的影评人严蓬看来,华语电影一直就没有诞生出像样的科幻片,就连上世纪80年代的《大气层消失》《霹雳贝贝》《瑚瑚岛上的死光》也算不得严格的科幻片。“国内导演通常就是找一个日常故事加点科幻东西,以为拍出的就是科幻片了。由于出发点不是科幻,呈现的只能是超能力之类的东西。”这就使得华语科幻电影缺乏科幻片最根本的内核:建立在理性科学基础上的、汪洋恣肆的对现实和未来的幻想。

  原因:电影人缺乏良好的科学素养

  在分析华语科幻电影不好看时,很多人都会想到缺资金和技术。因为一提到科幻电影,很多人都会想到《阿凡达》《黑客帝国》《星球大战》这类高投入影片,但并非所有优秀科幻片都是技术和钱的产物,如《源代码》3200万美元的投资也就相当于一部国内大片的投资水平,而《月球》《这个男人来自地球》《雷管》等科幻片投资只有区区几百万甚至几十万美元。相比之下,目前国产片投资过亿不在少数。

  著名科幻小说家韩松在接受本报记者邮件采访时表示,华语科幻片的缺位与钱无关,与全民科普素质偏低、电影人科学知识普遍匮乏有关。“拍摄科幻电影,要求电影人有好的科学素养,需要对科幻这种现代化、工业化时代出现的艺术现象有较深认识,同时还要有好的电影艺术水平,这样的人,在内地包括香港都没有。”在韩松看来,张艺谋、冯小刚(微博)乃至贾璋柯等这些文科、艺术专业出生的电影人有好的电影艺术水平,却缺少科学素养,让他们来拍科幻片,只能拍出《古今大战秦俑情》这样的魔幻、玄幻电影。相比之下,在科幻片发达的好莱坞,许多电影人都是“科技迷”,如《阿凡达》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就是学物理出身,甚至还是美国宇航局的半个顾问。

  《霹雳贝贝》导演张之路认为中国电影人对科幻片有些畏手畏脚:“科幻片是关于未来的叙事,但中国电影人恰恰缺少对未来的想象能力和预见能力,也缺少一种拥抱未来的理想和情怀,而是热衷于在故纸堆里找现成、翻拍、戏说,创作起来轻松,商业上也有保证。”

  亮色:好的科幻小说正在多起来

  虽然华语科幻片处于“失语”状态,但近些年国内诞生了许多优秀的科幻小说,如刘慈欣的《流浪地球》《三体》、韩松的《地铁》、钱莉芳的《天意》等,让不少人看到华语科幻片的希望。在百度贴吧中,一些网友表示,《地铁》若能拍摄成电影,将会是一部相当出彩的小成本科幻片,《三体》若能被成功改编,将会是一部绝不亚于《星球大战》的科幻大片。

  但现实情况是,科幻文学与电影的联系并不紧密,韩松就表示还没有人有意向将《地铁》改编成电影。在他看来,从科幻文学到科幻电影这条路还很长,首先国内科幻仍是小众的文艺,决定了科幻文学改编成电影缺乏观众支撑点。其次,电影人与科幻文学创作者差距太大也阻碍了二者“联姻”。 本报记者 罗薇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请大家牢记南瓜园网址 www.nan2008.com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瓜园

GMT+8, 2024-11-12 09:46 , Processed in 0.09209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