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电影院》导演托纳多雷:终结西西里魔咒
意大利导演朱塞贝-托纳多雷因《天堂电影院》、《海上钢琴师》、《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而在中国文艺界家喻户晓。近期,他曾携新片《巴里亚》来到北京。这位西西里人自称这是西西里三部曲的终结版;受访时,他说:“我的很多电影都是以西西里为背景,但是所表达的对故乡的情结,它已经变成了一种魔咒,而且是我没有办法可以解脱的魔咒。”文/李俊
44岁之前,意大利导演朱塞贝-托纳多雷已经完成《天堂电影院》、《海上钢琴师》、《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等多部经典代表作。
2009年12月初,托纳多雷来到北京。他执导的新片《巴里亚》成为意大利电影展的开幕片,该片也是目前意大利投资最大的一部影片。影片花费3000万美元,是意大利史上投资最昂贵的电影,也是今年代表意大利出征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项的影片。
托纳多雷身形瘦小,穿着黑色的外套,比54岁的实际年龄显得更年轻。他不讲英文,只对感兴趣的问题滔滔不绝;大多数时候,他拘谨、客气、礼貌。他从外套口袋里摸出来的,不会是人人通用的纸巾,而是一块雪白的手帕。
3年前,托纳多雷曾经在北京呆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5分钟的奥运宣传片《重聚》。
托纳多雷固执、保守,一直恪守自己讲故事方式,用传统的制作方式,甚至不愿意把眼光离开故乡西西里岛。
此次,意大利电影资料馆馆长恩里克-马格莱利和托纳多雷同行。他告诉记者:“我认为,他是最近十几年来,意大利最伟大的导演之一。”在马格莱利看来,托纳多雷身上更重要的一点的是:“他是世界上为数不多,不赶潮流、不追逐时尚拍电影的人。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方法,自己讲故事的方式。那些随波逐流的导演,可能某次可以获得成功,一旦换季,就再也拍不出那样的好电影了。”
《巴里亚》终结西西里情结?
12月, 北京百老汇中心影院,在一个只能容纳400人的影厅内,涌进了500多人,还有大批的影迷徘徊门口,不断地问:“我们能进去吗?哪怕站着。”
此前,托纳多雷的影片从没有在中国正式公映过。但是他在中国文艺青年的心目中有至高地位。在北京,新片《巴里亚》有3场展映会,每场爆满之后,都有观众站着看完这部长达163分钟的影片。一位站在最后一排的文艺女青年告诉记者:“我昨天看过一遍了,但没有完全看懂,打算再看了一遍。”
巴里亚是西西里岛巴勒莫省最大城市的名称,也是导演托纳多雷的出生、成长地。影片讲述了当地一家三代人从1930至1960年之间的生活变迁,这也正是意大利政治和世界剧烈变化最大的时期,这些变化对这家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过,影片大部分外景并非西西里岛实地拍摄,而在北非突尼斯城外20公里外的一处工厂搭景完成。
该片被誉为托纳多雷至今为止最有野心的电影。莫妮卡-贝鲁奇、米歇尔-普拉西多、拉乌尔-博瓦、路易吉-罗-卡肖等30多位意大利最顶级的大牌明星都在片中客串演出;此外,他还雇佣了3万5千名群众演员;配乐仍然是音乐大师埃尼奥-莫里康内,他一直和托纳多雷保持合作,《天堂电影院》、《海上钢琴师》的配乐都是出自他之手。
托纳多雷告诉记者,莫妮卡-贝鲁奇听说他在拍这部电影,主动打电话来问:“你邀请了那么多明星来演,怎么不给我也找个角色?”然后,他才被迫找了个给她露脸的角色,《巴里亚》的主角都是意大利的新秀弗朗切斯科-夏纳和马格莱丝-玛德。
《巴里亚》是2009年威尼斯电影节的开幕片。这样的大手笔,在《综艺》在杂志看来,导演有点下手重了,“处充斥着虚假的怀旧情怀、廉价的感伤主义以及过于油腻的管弦配乐。”
163分钟的片长,吓退了不少媒体。据《每日银幕》观察,对该片的影片大致分为“不满他再次重复西西里岛生活的陈词滥调”和“被影片的情感所深深打动”两种。意大利本土媒体谈到这部电影时,多用“感动”来形容,他们在电影里看到了自己家庭的影子和曾经的生活。而众多国外媒体对此的反应却并不那么强烈。
托纳多雷称这部“有趣而忧郁”的影片,包含了“伟大的爱情故事和乌托邦式的梦想”,以及他一贯的风格。他继承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流派的衣钵,以平民式的怀旧情怀,渲染将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强调温情脉脉。
《巴里亚》包含了很多导演的情怀,其中最重要的是公民观念及道德伦理。“我的家庭从小就很注重和外界、和世界的交流,我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是公民的热情,然而这份热情现在却已失去太多。我真希望就在今天我能教会他们自由和义务的重要性。” 托纳多雷说。
在托纳多雷看来,他更愿意将《巴里亚》、《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天堂电影院》作为自己的西西里三部曲。作为总结篇,《巴里亚》和当年他的成名作《天堂电影院》有紧密的联系。他说:“这两部影片都讲述了小孩子到成人的故事,线索有相似之处。某种程度上,完全是可以把它们看成同一部电影的不同侧面。《天堂电影院》更有童话的色彩,但是《巴里亚》更接近现实,有更多的现实主义色彩,虽然有童话的元素。”
《天堂电影院》引发的乡愁魔咒?
在地中海中心,人口稠密的西西里岛杂居着不同种族的人,这里的火山、地震和黑手党同样活跃。
1956年,托纳多雷出生在这片土地,20多岁后,他离开家乡。托纳多雷的电影作品并不多,《巴里亚》是他的第十部电影。但是,他最引以为豪的作品都不同程度地带着浓厚的西西里岛特征;从《天堂电影院》、《天堂星探》、《西西里岛的美丽传说》、以及现在《巴里亚》,他拍过至少4部以西西里岛为背景的影片。
“不可避免的、强烈的、难以忘怀的,”托纳多雷用3个形容词来描绘西西里岛在他内心的份量。
影评人安德森认为,“从他的第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电影开始,他就是固执地坚持一种令人喜欢的守旧方式拍摄自己的电影。这些影片都渗透着某种柔软的乡愁,并不是过分粘稠得让人讨厌,却是那种温暖而让你内心深处能够荡起涟漪的情感。”
让托纳多雷真正扬名的,是32岁拍摄的第二部影片《天堂电影院》。该片讲述一个成长在西西里岛詹卡多村庄中小孩子的故事。孩子从小在电影院里长大,目睹电影带给人们的喜怒哀乐,自己最终也成为一位导演。
托纳多雷至今提到这部影片都不无遗憾。影片最初的版本长度超过了2个多小时,由于试映不成功,老板逼迫他一定要把影片剪短。为此,自己不得不含泪剪掉超过30分钟的戏份,但是票房仍然不成功。
但富有戏剧性的是,该片连续夺得多个国际性奖项的认可,金球奖、奥斯卡都纷纷把最佳外语片大奖颁给了《天堂电影院》,这才起死回生。但该片的完成版是在10年之后,才出现在导演版的DVD中,比原来的版本长50多分钟。
“如果一旦影评人或投资人认为你的电影太长了,你就要去剪短它,那么电影就没办法去做了,你一定要坚持自己。”托纳多雷表示。
1995年,托纳多雷执导了《天堂星探》。该片讲述了一位导演以天堂选秀的名义,骗钱牟利。该片没有其他片子出名,但托纳多雷本人却认为,该片应算入他西西里多部曲之中。“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不愿意把《天堂星探》和《天堂电影院》联系起来,这部电影在很多地方都公映了。如果说,《天堂电影院》是关于电影的一个童话般美好的故事,那个世界充满了美好、奇幻,但在《天堂星探》里,反映的却是电影界的黑暗面,展现的是各种各样的恶人,为了达到私利,投机取巧,不择手段。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有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却同时存在。”
2000年《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公映,托纳多雷的西西里情结更是有增无减。在导演本人看来,从电影的叙事,内容结构来看,“《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和其他几部电影区别在于,没有史诗的感觉。”
该片也入围了次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但是惜败《卧虎藏龙》。意大利女演员莫妮卡--贝鲁奇的出色表演,让她在国际影坛崛起。
在西西里岛拍摄过4部电影之后,每次托纳多雷面对记者,几乎所有人都会向他提及他的乡愁。每次,他都要耐心地解释一遍:“我更愿意说这是一种情结,而不是思乡。严格意义上说,我只有一部电影是真正带有思乡的情绪,那就是《天堂电影院》。除此之外,都是以西西里为背景,但是所表达的对故乡的情结,它已经变成了一种魔咒,而且是我没有办法可以解脱的魔咒。”
这个魔咒成为某些影评人诟病的“被反复贩卖的乡愁”,也成为某些资深影迷发现在托纳多雷的电影里不断重复的场景:比如活动中心的广场、胶片……
“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也很难不去这样做。”托纳多雷告诉记者:“我的大多数作品都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地方完成,比如西西里岛上的小城镇上,所有人的生活都是围绕着广场进行,这是小镇的核心,所以,我的很多电影都涉及到这个广场。这是一定的。”
自传,还是自我想象?
戴着眼镜,脸色略带苍白,托纳多雷活脱脱是迷恋《天堂电影院》的小男孩,《西西里岛美丽传说》中青春期小男生的原型,敏感、聪慧、不引人注意、而又世俗。
托纳多雷独特的情感诉求方式,很容易打动人的内心。但这种方式很容易让很多影迷、媒体,一厢情愿地认为,他的大多数电影都带有浓厚的自传色彩。这也是导演托纳多雷,经常要面对的一个麻烦的问题。
他唯一向记者承认的是,《天堂电影院》的主人公确实有强烈的个人色彩。“我的很多片子里,那些小孩子,童年故事,多多少少都带有一些我个人的自传色彩的,以及个人成份。”
托纳多雷曾经透露,和《天堂电影院》一样富有戏剧性,他的初恋情人也曾失散了多年。“当她看到了电影《天堂电影院》之后,她意识到什么,并且给我打电话。从那之后,我们经常会彼此通电话。她和我年龄差不多,非常美丽,很多人都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我那时很自卑,从不认为自己会有什么机会去追求她,所以,我也从来没有对她说过任何话。我知道,当年她并不爱我。我想,当她25年之后爱上了我,但那时我已经没有了这种同样的感觉。”
对于《巴里亚》,托纳多雷认为是和他本人关系更加密切的一部电影。“我认为这部电影有个人化的色彩,还不能简单用自传来描述。这些事情未必真正发生在我本人身上,但是很多是根据我的经验,是我身边人的故事,然后在我的头脑里幻想出来的东西。它超越了个人自传色彩的,而是更深层次的关系。”
托纳多雷很早就开始工作,最初的职业是摄影师,他拍的照片被刊登在不同的摄影杂志上。16岁时,他参与了皮兰德罗和菲利波的两出舞台剧。20岁出头,他已经开始在一家制片公司任职,参与剧本的编写和导演助理工作。26岁时,他执导的首部纪录片《LE MINORANZE ETNICHE IN SICILIA》在意大利萨莱诺影展上获得最佳纪录片奖。30岁,他完成自己处女作电影《CAMMORRISTA》,该片获得意大利电影记者协会最佳导演的银带奖以及金球奖最值得期待新导演奖。
托纳多雷的工作方式很特殊。大多数电影都是自己担任编剧,需要思考很久,才下笔完成。恩里克-马格莱利认为,他的电影之所以动人、让人感同身受,甚至认为就是自传,其原因在于:“他不是为了拍电影而拍电影,而是用自己的心、头脑,感受到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并以自己的方式讲述出来。而这种方式,不仅仅是讲述出来的是意大利的生活,而是全人类很多共同感受到的东西。”
很多年前,托纳多雷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百年孤独》的作者加尔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见过一面。和这位文学巨匠的聊天,让他至今印象深刻,尤其是马尔克斯谈到的一个观点:“当你的讲一个故事的时候,不要轻易地下笔,要多去构思,多去想,把它想得足够充分、足够深刻的时候,再去用很短的时间进行下笔,把这个故事写完。”
托纳多雷认为自己找到了知音。他写剧本也是如此,通常要花很长时间来准备、酝酿,《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故事在他脑子里晃荡了12年,真正下笔的时候,很快就能完成。
“我从来没有刻意地滥用情感的这种配方来拍摄电影。只能说,我决定拍一部电影的时候,我带着特定的情感、爱,来跟随这个故事。某种意义来说,我是被电影里的人物牵着走了,哪怕他们有时会把我引入错误的境地,我也毫不在乎。”托纳多雷说。
(实习生王清对此文亦有帮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