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圆圆 发表于 2018-6-2 10:40:27

苏轼罕见的一首七绝“琴诗”,极富禅机,令人深思


http://p0.qhimgs4.com/t01447b81b3e257c0d8.webp
在我的印象中,苏轼的作品全是宋词,《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无一都成了千古绝句,鲜见苏轼有句子长短划一的诗作。
今天偶然见到了一首苏轼的七绝诗,短短28个字,极富禅机,令人深思,大家请看:
《琴诗》
若言琴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
从字面上看是说,如果说琴可以自己发声,那么为什么把它放在琴盒里就没了乐声?如果说声音是由手指头发出的,那么为什么手指凑过耳朵不能直接听到乐声呢?
http://p1.qhimgs4.com/t01b1de31759c0790b8.webp
该诗佛性和哲理性很强,极富禅机。佛教视有为无,视生为灭,追求无声无形、不生不减,音乐的真实即虚无,所以音乐无所谓真实与否,要以“谐无声之乐,以自得为和”、“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通过内心的感受而自得、反悟禅道。
http://p1.qhimgs4.com/t01473e8c0c44b895a7.webp
其佛理不禁让我想起了唐朝诗人韦应物写的一首五言诗:
《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
凿岩泄奔湍,称古神禹迹。
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
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
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
贻之道门旧,了此物我情。
http://p0.qhimgs4.com/t01621a30a672f49272.webp
韦应物对水与石之间关系的疑惑与领悟,亦同于苏轼之于琴与指。
这其实是个高深的哲学问题,因为在佛教看来,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成,事物与事物之间只是由于发生了联系,才得以存在。
http://p1.qhimgs4.com/t01e843218fd5b19fbb.webp
因为你我,所以爱情;
因为因果,所以事件;
因为过去现在未来,所以人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苏轼罕见的一首七绝“琴诗”,极富禅机,令人深思

请大家牢记南瓜园网址 www.nan200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