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红红 发表于 2009-6-19 14:56:20

张殊凡资料及照片

一句“很黄很暴力”,北京学生张殊凡一度成为热点人物。


张殊凡:
生于1995年7月4日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医院,2002年进入海淀区育英学校学习,该生思想进步成绩优秀,连续4年获得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小学三年级就成为了优秀少先队员
2007年的最后一天
以一句很黄很暴力震惊中外
开创2008首句流行语


张殊凡: 生于1995年7月4日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医院,2002年进入海淀区育英学校学习,该生思想进步成绩优秀,连续4年获得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小学三年级就成为了优秀少先队员。7月正是荷花盛开的季节,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如斯。

   事件的起因源于张殊凡在2007年12月27日CCTV播放的一则新闻《净化网络视听环境迫在眉捷》中说了一句话“上次我查资料突然磞出一个窗口,很黄很暴力,我赶快给关了”。

    “很黄很暴力”短短的五个字,几秒钟的出镜竟遭到mopper网客翻酱盗海式的攻击,一夜之间张殊凡的视频,贴吧,被ps过的黄色恶搞图片扑天盖地源源不绝而来,全国哗然。甚至有人利用renrou软件公布了她的履历个人资料。种种手段花样翻新闲散无聊极了的网客们终于猎奇到这一迅即的信息在它们扭曲的心灵变态的心理驱使下对一个13岁的天真无辜小女孩孜孜不倦的进行群体式的攻击炒作围剿。一时间成了老百姓们街头巷尾茶余饭后的谈资。

   有网民说“每一句话都要负起责任,如果觉得承担不起,就不要说”。看到这里我不禁要惊呼“o my god!”一个只有13岁的小女孩难道要她拥有马克思的政治头脑,哲学家的雄辩,哥特巴赫式的猜想后事的结局?不知道那些伟大猪笼头们在他们13岁的时候是否有这种伟大的智慧?”13岁的孩子既使说错了话就应该遭到如此恶毒的诽谤羞辱?流氓的手段丑恶的灵魂在张殊凡身上猥琐地发泄着对社会郁结的不满和快感!张殊凡是流氓网客的牺牲品!

   据广电总局信息网络视听节目监管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止目前,我国提供视听节目服务的网站已达到6万多家,在传播健康思想文化的同时,一些低俗不健康的内容也在蔓延。主要问题有:淫秽色情节目泛滥;暴力视频日渐增长;恶搞泛滥等等。“一切的灾难仅仅因为她在央视说了一句真话?歪歪功力强者甚至歪出她是国家的工具,CCTV的“托”,政治的牺牲品就连其老父老母也遭了株连。是不是央视的托?俺没有确凿的证据不敢妄下定论,俺只就事论事“禁止淫秽色情节目,暴力视频,恶搞事件的泛滥”这一命题有错吗?盖“人”这个玩意儿听其劝吃饱饭来改变生活方式的很少,再“闻其善而拜”的人更加少之又少矣!杜绝黄色暴力有错吗?网站上没有色情没有暴力吗?虚妄的灵魂,浮躁的思想各色各类的人在网络上飘荡。看看现在的天涯,不管是正面的,负面的,好的,坏的,中立的贴子,一经粘出即招来不断的恶骂。人们一方面埋怨攻击***没有人权没有言论自由一方面又在对一个小女孩在媒体上说了一句真话触动了某些人脆弱而敏感的交叉神经从而不择手段得草煎着同类,用自己的权利无耻地压迫别人的权利。用俺最粗的一句话就是“全是一帮神经病!鬼扯淡!”、、、、、此时此刻美国的老小布什一定坐在电脑前,左边放着极爱吃的北京烤鸭,右手端着中国的潽尔香茶,看着网上的这场硝烟,巴咂着油兮兮的嘴满意地说“骨的,骨的,噎死,噎死”

   文化就是生活,一个新的健康的文化就是新的健康的生活。换言之,一个国家树立什么样的文化体系老百姓过的就是什么样的生活。互联网发展的今天,网络覆盖的广度,深度及影响力远远超过了过去的电视广播,为什么案件在增加,暴力在升级,罪犯手段越来越殘忍,人性在黑暗中堕落?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本来一个意志力很坚定的人,如果每天在他耳边重复一种错误理念和思想,久而久之潜移默化的状态下就会改变原有的想法,就是人们常说的误导。特别基于人生观不确立,意志力不坚强的儿童误导的作用更甚!具有动画王国的日本专门拍一些暴力凶杀的片子,诸如《圣斗士星矢》,《奥特曼》、、、、等等动画片销往欧亚,而本国却明令禁止不许播放。我们楼下的五六岁的小孩子们整天拿着木剑长矛嘴里喊着“我是奥特曼”互相“撕杀”打斗,可见潜移默化的力量之大。

   从张殊凡事件俺琢磨出一种味道。中国人窝里斗是英雄。在经历了鸦片战争,马关条约,八国掠京,军阀混战。日本侵略,种种之后仍然改不了的一盘散沙窝里斗的民族劣根性。不仅如此还催生了一种新的奇怪文化力量。如当别人给他倒了杯水,不知道说谢谢,反而觉得理所当然。当某某老板从客户手里多拿了粗心会计算错的一千块钱不仅不归还还笑对方是傻子。当他踩了别人的脚不仅不道歉还骂对方挡了他的路。当当当、、、、、、、国民在这种奇怪的文化圈里乐滋滋的生活着歪歪着麻木着自我陶醉着并一代一代的复制着。悲呼~~~

    只想对那些仍在乐得象老鼠一样对事件炒作的人说“请闭起你高贵的嘴巴,给女孩儿一个纯净安宁的天空吧!”



2008年初,网络上最早引起广泛关注的事件莫过于“张殊凡”事件,事件起因是这样的:

       去年12月2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了一则名为《净化网络视听环境迫在眉睫》的新闻,张殊凡接受采访时说:“上次我上网查资料,突然弹出来一个网页,很黄很暴力,我赶紧把它给关了。”画面上还打出了张殊凡的真实全名。

       就这样,“很黄很暴力”这5个字,一夜之间在互联网上迅速传播。张殊凡只因在电视里说了一句“很黄很暴力”,就被广大网民疯狂恶搞,以该主题设计出来的图片在百度空间里不少:她的形象成为一个衣衫不整的卡通女孩子,脸红胆怯,羞涩的样子,设计对白就是那句经典的“很黄,很暴力”;也还有其它的一些图片,如皮卡丘很黄很暴力,卡通女王殿下,sm卡通……。不但如此,互联网上也出现了不少以这句话为旗子的帖子,如很黄很暴力的笔记本、汽车、很黄很暴力的圣斗士、球员,很黄很暴力的网站、报纸……

       受到伤害最大的莫过于那个只有13岁的孩子,而在恶搞的背后,也有不少网友指责恶搞的无耻行为。一时间该类文章无数。

       仔细思考,到底是谁陷害了张殊凡小朋友?到底是谁造成了这么恶劣的影响,是网络吗?不是。是那些恶搞的网民?不完全是。

       我认为,造成对张殊凡小朋友这么大伤害的首先是央视,央视将这个新闻在全国影响最大的媒体节目中将消息发布出来,他的初衷是好的,也是想揭露社会现象。这是好的,但是央视的手法不对,有夸大事实的嫌疑。为什么这样说呢?下面我来分析。

       可疑点一:张殊凡小朋友不过是一个小学生,而且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这样的一个好孩子,对互联网有多少了解?对真正的色情、暴力言行有多大的了解?想想,如果张殊凡小朋友确实品学兼优的话,肯定会将课余时间和精力花在学习上,对社会的了解肯定不会很深,什么是“黄”,什么是“暴力”?我想她应该不是很清楚的吧。那么她为什么能说出那句非常惊人的话呢?我认为肯定是有人故意教她这些的,以她个人的能力和见识,怎么可能体会得这么深刻呢?一定是有人教她这么说的,那么是谁教她的呢?总不会是父母吧,那个父母会这么傻教孩子说很黄很暴力,父母是不可能教的,那么这个节目由央视录制,央视的记者和编辑就是教张殊凡小朋友说这句话的最大嫌疑犯。

       为什么说央视成为最大嫌疑犯呢?现在大家对媒体的可信度都不会有什么好的评价吧,相信大家对国内政治媒体的行径都是耳有所闻的。比如发生对社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的消息,媒体就不会公开;一些实际上没有发生的事却被捏造出来。曾经有报道过现场采访的时候,记者拿着一块牌子叫被采访者照着上面的字念出来……这样的媒体还可信吗?那么我们就猜想,是不是央视的记者为了发布这样内容的新闻,故意让张殊凡小朋友这样说的呢?我想,有这个可能,而且可能性很大。央视的记者和采编都是成年人,对社会的认知是比较深的,他们深知网络上的一些色情、暴力内容,为了增加新闻的爆炸性和吸引力,他们绝对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来。被网友们公布出来的很多知名正规网站(如新浪、腾讯等)上面就将一些诸如抢劫、强奸、打击淫秽等新闻内容放在很显眼的位置,以提高内容的点击率。报刊上也是,将一些内容以知音体形式的标题发表出来,以达到吸引读者眼球的目的……诸如此类的现象还有很多。

       那么,对于张殊凡事件我们就可以换个角度来看了,媒体为了提高新闻的影响力,可能让一个小学生讲出“很黄很暴力”这句话。这样的媒体和这样的记者到底素质何在?到底是网络“很黄很暴力”,还是这些人“很黄很暴力”呢?媒体和记者这样的手段简直比网络上的色情和暴力还低俗。

       可疑点二:现在的学校条件都改善了,开设了电脑课,小学生也开始上网了,既然网络上充满了这么多的不健康内容,那么我们的学校和我们的家长为什么没有控制呢?网吧禁止未成年人,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部门禁止色情暴力内容,那么我们的学校怎么会出现这样的内容?难道学校没有安装过滤软件之类的屏蔽工具吗?可能不会吧。在电脑室里,没有老师监管?任由学生上网浏览?可能也不会吧。张殊凡小朋友的网络技术高明,能破解穿透过滤软件?恐怕也不会吧。我想,仅仅是在学校电脑室查找资料的话,是不应该出现那样的内容的,除非是某人故意安排的。

       可疑点三:现在国内对色情和暴力的分级还没有十分明晰的界定标准,凭什么说个“很”字,对色情内容的评定要说“很黄”,对暴力的评价要说“很暴力”,难道是张殊凡小朋友经过对多种色情内容进行了评选、对多种暴力现象作了对比?经过她的比较判断,发现那天突然弹出的网页内容是最最最最最“黄”、最最最最最“暴力”的?我想应该不会吧,以这样一个清纯无知的小孩子,是不会那样做的。我们就算是她以前偶尔遇到过的,那么她对这个界定的标准有没有深入的了解呢?恐怕也没有吧,既然她不懂评判,就没有资格来说那句话,也没有能力说那句话,真正说那句话的人是有深入了解的人。

       通过以上三点,我认为,“张殊凡”事件完全可能是有人凭空捏造出来的。当然,像张殊凡小朋友所描述的那种事实也的确存在,我们也要引起高度的重视。但同时,我们也应该对事实背后的真相有所了解,俗话说“做人要厚道”,隐瞒事实真相和捏造假象都是不对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张殊凡资料及照片

请大家牢记南瓜园网址 www.nan200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