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声音》收视率夺冠 《中国好声音》全国各省市收视率
http://i3.sinaimg.cn/ent/y/2012-07-19/U7393P28T3D3688966F326DT20120719051533.jpg《中国好声音》四大评委
对《中国好声音》的讨论从上周末持续到此刻———娱乐记者们已经久未出现情感成本如此高昂的意见分歧。
其中一个从属问题是:这档节目最嗨的点在哪里?在这一点上大家倒是意见一致:即评委按下红键、转向舞台的那一瞬间。那一瞬间集合了尤其多的娱乐元素:惊讶、兴奋、幸福、梦想成真。
为了那个瞬间,节目组一定殚精竭虑。为了显示出所谓的“不包装”,他们将形象包装出与声音最大反差的值:光脚的县城姑娘吼出阿黛尔,细瘦腼腆的男生唱妖孽的《HIGH歌》,盲眼的路人展露堪比邓丽君一样甜美的歌喉。而徐海星(微博),其他舞台上的她有着女人味的丰满,长长的黄色卷发,笑容老练。但是当她需要以一个乖乖女身份与李玟(微博)式的充满能量的唱腔造成反差时,她就穿着卡通T恤,剪了可爱的波波头,戴着学生味道的玳瑁眼镜,吐着舌头———这是庾澄庆(微博)眼中的“阿拉蕾”,和以前那个徐海星判若两人。但是效果相当之好。
这一切显示出这个团队的极端成熟,成熟到观众(乃至明星大腕、资深娱记)无法在第一眼判断出选手所展露的自然淳朴与民间气息,是否经过了精心包装。当人们已经厌倦了酒吧做派和学院背景之后,突然冒出几个唱功了得的“普通人”———“好声音”又准又狠地打到了当下人们的审美七寸。所以,当这些“普通人”被“扒皮”之后,显露出音乐学院、酒吧歌手、选秀油条以及签约艺人的背景之后,人们愤怒了。他们觉得这些有瑕疵的故事极其致命。
如果要严格计较真相,被人们广为诟病的情感利用与幕后挖角其实都只算打了道德的擦边球,经过精心策划之后,演变成不经意的遮蔽、轻描淡写的隐瞒,和对某些情感适度的张扬。对于“好声音”团队来说,这只是一场极其成功的策划———只用了一个周末就成为娱乐圈的最大话题。他们只需要做出规则范围之内的合理解释,然后坐等本周五的收视新高。
顶尖的娱乐策划人一定知道,在当下这个时代,什么最稀缺,什么就是人们最愿意在与现实生活有点距离的各种秀当中看到的。问题在于我们自己。丧父之痛,大舞台与小人物的反差,遗愿、梦想,责任感,大腕的眼泪,这一切交织起来的温情与戏剧性,是我们特别需要的。所以,等我们发现现实稍微有些变形和扭曲,就接受不了。我们的期待太过,我们的投入太过,我们的失望与愤怒也太过。
昨天浙江卫视(微博)趁热在北京搞了一个论坛,白岩松也参加了。白老师(白岩松)在这个严肃的“高端论坛”上讲起了故事。
“一个蜈蚣正在那走呢,旁边有一哥们专门过来问,你走路时候一般先迈哪条腿,然后那个蜈蚣再也不会走路。还有一个老爷爷跟孙子聊天,孙子问他爷爷你晚上睡觉时候胡子是放在被子外头还是被子里头,结果那晚上爷爷一宿没睡。人家一辈子都睡过来,蜈蚣走了一辈子路了,但是由于旁边人妄图为他提供答案,所以什么都不会了,所以我们这些人千万别成为蜈蚣旁边的人或者那个孙子。”
我认为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作为看客,我们不必比舞台上的表演者更投入。如果你只想听好声音,那就像刘欢和那英(微博)一样转过背去听好声音;如果你已经认定这是一场秀,那就拿真正看秀的心情来看秀。
成都商报首席记者 潘媛
页:
[1]